天星医疗拟发行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25%的股份,募资约10.93亿元,对应估值约44亿元。

而在公司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中,天星医疗2023年1月份引入朗玛峰创投、海达投资、建银国际、雅惠投资、银河源汇等投资方,对应公司估值约35亿元。在约9个月时间内其估值已增值9亿,如果天星医疗以原计划成功上市,新引进的股东将浮盈25%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IPO的募资总金额,远超天星医疗3.82亿元的总资产规模,相当于再造两个天星医疗。

从募资用途来看,天星医疗拟分别投入4.40亿元、2.19亿元、1.33亿元用于苏州智慧工厂项目、产品研发项目、营销网络项目,此外还有近三成的资金(3亿元)用于补充流动资金。

其中,苏州智慧工厂项目的规划建设期为两年,天星医疗在招股书中表示,其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已超过80%,受限于场地因素,产品研发完成后将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,需要通过新建生产线提高产能,“募投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扩大产品产能”。

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,不同于公司在募集资金上的“狮子大开口”,天星医疗当前的产能利用率却并不算高。

招股书显示,公司收入金额最高的产品为主要用于肩部的聚醚醚酮带线锚钉、主要用于膝部的带袢钛板。

而2022年、2023年一季度,聚醚醚酮带线锚钉的产能利用率分别只有84.60%和28.38%,带袢钛板2023年一季度的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分别也只有55.26%、45.90%。

此外,天星医疗还计划使用3亿元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,但2021年、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,公司资产负债率均未超过20%,且各期均无长短期借款,账上货币资金也较为充足。并且,公司总资产构成中,有超过75%为现金流资产。2021年末,公司账上就有2亿元货币资金,到2022年末增加到2.73亿元,到2023年一季度末增加到2.93亿元。